各级侨联开展文化活动的举措和成绩是什么?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进华文教育发展,始终是侨联组织的重要职责。中国侨联“八代会”以来,各级侨联开展文化活动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一是加强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中国侨联和各级侨联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归侨侨眷和海外侨领侨胞、文宣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文化专业人士等的意见建议,每年召开全国侨联文化宣传工作会议,总结经验,研究工作,部署任务,有效整合全国侨联系统文化宣传工作。二是打造品牌,凸显亮点。中国侨联带动地方侨联不断拓展深化“亲情中华”主题活动,2008年以来,全国侨联系统共组派136个艺术团,赴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650多场正式演出和数百场联欢交流,并组织专题展览和中医药、美术、书法、武术、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团组出访,“亲情中华”已成为近年来侨联最具知名度和关注度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慰问服务了海外侨胞、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同时以演出为契机,开展了外宣和联谊工作,积极推动民间外交,拓展侨务事业。三是彰显特色,尽显活力。各地侨联立足本地文化资源和特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民俗文化交流、祖地文化交流、寻根之旅、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等活动,得到海外侨胞的热烈响应。弘扬嘉庚精神,通过主流媒体大力宣传“侨界十杰”,在侨界兴起学习先进模范的热潮。四是广泛交流,传承文化。举办“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暨夏令营,组派“海外华文教育讲师团”,促进海外华文教育和侨界青少年交流。五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扎实做好侨联新闻宣传工作。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客家足迹行》,与人民网合作开办“亲情中华”网站,广泛宣传吴孟超、冯理达、“南网兄弟”等侨界先进典型事迹。六是研究侨史,展现历程。编纂中国侨联年鉴,开展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和课题研究,不断推进侨史工程建设,启动《中国华侨农场史》编纂工作,整理出版侨史资料、学术论著,推动华侨华人研究工作。各地华侨文博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顺利开馆,藏品征集整理、日常展陈维护等有效运转。
上一篇:« 古镇蟠龙 | 下一篇:学习中央《群团意见》百题思考——侨联如何实现“亲情中华”主题活动的创新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