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

学习中央《群团意见》百题思考——全国政协中侨联界的历史沿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发布时间:2018-09-30
来源:学习交流
点击数:1,461 views    字体:         
  • 全国政协中侨联界的历史沿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中央《侨联意见》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充分发挥侨联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界别作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各界团体与人士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团体和著名侨领纷纷表示拥护。

    在中共中央盛情邀请和海外侨胞的敦促勉励下,陈嘉庚和司徒美堂分别代表南洋华侨和美洲华侨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6月15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会议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将海外华侨民主人士正式列为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的23个单位之一,通过的《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各单位代表名单》中,确定海外华侨民主人士代表共7人。

    1949年9月21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召开,大会将“海外华侨民主人士”改名为“国外华侨民主人士”,陈嘉庚、司徒美堂等作为国外华侨代表,李介夫等作为“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有国外华侨民主人士正式代表15名。在开幕式上,司徒美堂代表国外华侨民主人士发表讲话,在第四天的各单位代表发言时,陈嘉庚被安排为执行主席之一,并代表国外华侨民主人士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草案发表意见。9月30日,大会选出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80名,其中,陈嘉庚、司徒美堂、戴子良、蚁美厚、庄明理、费振东等6名国外华侨民主人士代表当选为委员。陈嘉庚当选为常务委员,并和司徒美堂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从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起,国外华侨民主人士不再作为参加单位,而改由“华侨”代替,主要由归国华侨中的知名人士组成。参加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华侨委员人数分别为:第二届18人,第三届17人,第四届17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侨界参加单位又由“归国华侨”所代替,主要由归国华侨中的知名人士组成。参加政协第五届至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归国华侨委员人数分别为:第五届21人,第六届31人,第七届31人。1991年1月11日,政协第七届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科协和全国侨联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的决定》,将“归国华侨界”改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政协第八届至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侨联界委员人数分别为:第八届25人,第九届31人,第十届23人,第十一届30人,第十二届28人。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Copyright © 2016-2017 乐至县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地图谷歌地图 | 蜀ICP备150047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