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
为全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乐至县在全县组织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
一是自治组织建设行动。2019年 6月底前,全县村级五老调解会、红白理事会、道德理事会或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基本建立。大力推进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章程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村民议事会制度》《道德理事会制度》《婚事简办制度》《丧事简办制度》等自治制度或公约,充分发挥自治组织引领作用。
二是文明创建深化行动。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文明新村·幸福家园”“六美”(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风尚美、文化美、秩序美)示范村等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最佳乡规民约、最佳温暖社区和经典家风好故事的宣传使用。
三是思想道德星光行动。着力汇聚群众力量寻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常态开展推报评议和发布工作,在村(社区)设立好人榜,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组织农村模范代表参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志愿巡讲巡演,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传播身边正能量。
四是村规民约培育行动。以体现村民利益和意愿为根本,按照“三上三下”要求,规范村规民约制定程序。对已有现行村规民约按照“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原则进行调整。着力在治理“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上下功夫,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乡风民俗。
五是家规家训弘扬行动。扎实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规家训评选实践活动,着力挖掘古家谱、古家规家训,让家规家训上墙、入户,推动全社会更加注重家庭文明建设。结合全县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组织媒体深入挖掘,联动宣传好家风好故事。开展家规家训上墙、置入户、进楹联活动和集中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传播家庭美德,推广好家风好家训,使家规家训可见可学、深入人心。
六是村史村志编撰行动。把村史村志编撰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树立文明乡风的细胞工程、基础工程,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乡爱家热情。收集整理农业谚语、时令节气、传统礼仪道德、风土人情,留住农耕文化记忆和美丽乡愁符号。每个乡镇选取1—2个村,组织开展村史村志编撰试点工作,通过真实的史料、生动的事实唤起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展示乐至独特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探索建设村史馆、博物馆,延续乡村记忆,打造村史民俗传承提供宣传教育阵地。
七是志愿服务普及行动。强化志愿服务宣传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制定农村志愿服务专项计划,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志愿者注册工作,确保各乡镇、村(社区)都要有1支人员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八是城乡结对共建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活动,力争通过“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今年,要确保实现现有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各结对1个贫困村的共建目标,充分展示新时代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
九是环境卫生洁美行动。在城郊、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六净二治”工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结合农村实际制定环境卫生知识指导性标准及规范性要求,运用好宣传单(栏)、村广播、村民会议等多种方式普及宣传,为加强村民个人卫生、改善生活环境、规范垃圾投放、防治传染性疾病等提供具体指引。把卫生星级文明户创建作为必评项目,把健康卫生要求作为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必有内容,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健康知识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讲健康卫生的习惯。
十是文明新风传播行动。在村社区、文化院坝、新农村聚居点等点位,开设固定或非固定“文明新风”专栏,利用宣传文稿、图片等平面阵地大力宣传文明新风新事。利用村广播增设文明新风宣传专栏,宣传先进典型、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事例。依托“文明新风润万家”行动,深入农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巡演和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大力发展乡土文化建设,每个乡镇和有条件的村,至少要有1支专门本土队伍,常态化开展文化健身、宣传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该县将把十大行动融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提升行动中,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形成一批高品质的实物产品、叫得响的工作品牌和可推广的示范点位,带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